aboutus

安全课堂

您现在的位置: » 首页 » 安全课堂 » 常用的止血方...

常用的止血方法——止血带止血法

日期:2018-12-20 10:36:00 浏览量:5556

        人体的循环血容量大约占体重的8%,失血量小于总血量5%(200~300毫升)时,人体可自动代偿;失血量大于总血量20%(约800~1000毫升)时,伤者会出现面色苍白、意识淡漠、肢体湿冷、呼吸浅快等症状,会进入休克前期。一旦失血量过大过快,尤其是急性大失血时,伤者未经积极有效的急救,就会有生命危险。急性出血的后果大多很严重,因此,止血是抢救出血伤员的一项重要措施,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。

        当四肢有大血管损伤,直接压迫无法控制出血,或不能使用其它方法止血以致危及生命时,可使用止血带止血。此方法止血效果较好,但仅适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。


一、卡扣式止血带止血

1.以上肢动脉出血为例,在上臂上1/3处垫好衬垫(可用绷带、毛巾、三角巾等)。
2.止血带缠绕在加垫的肢体上,将一端穿进扣环,并拉紧至伤口停止出血为度。
3.检查止血效果。
4.在止血牌上(或明显的部位)注明止血部位、止血时间,悬挂于显眼处。


二、橡皮管止血

        橡胶管弹性好,可用作止血带,但直径不可过细,否则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。

1.以下肢动脉出血为例,在大腿上1/3处垫好衬垫(可用绷带、毛巾、三角巾等)。
2.急救员用左手拇指与食、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(A端)约10cm处,右手拉紧止血带缠绕伤侧肢体连同急救人员左手食、中指两周,同时压住止血带的A端;然后将止血带的另一端(B端)用左手食、中指夹紧,抽出手指时由食指、中指夹持B端从两圈止血带下拉出一半,使其成为一个活结。如果需要松止血时,只要将尾端拉出即可。
3.检查止血效果。止血标识牌上(或明显的部位)注明止血部位、止血时间,悬挂于显眼处。


三、绞棒止血法止血

        在事发现场,有可能没有准备专用的止血物品,在紧急情况下,我们可以就地取材,用绞棒、三角巾、宽布带、毛巾等物品进行紧急止血。

1.将三角巾或其他布料折叠成5cm宽平整的条状带。
2.以上肢出血为例,在上臂的上1/3处垫好衬垫(方法同上)。
3.用折叠好的条状带在衬垫上加压绕肢体一周,两端向前拉紧,打一个活结(也可将条状带的中点放在肢体前面,平整地将带的两端向后环绕一周作为衬垫,交叉后向前环绕第二周,并打一个活结)。
4.将一绞棒(如铅笔、筷子、勺把、竹棍等)插入活结的外圈内,然后提起绞棒旋转至止住出血为度。
5.将棒的另一端插入活结的内圈固定(或继续打结将绞棒的一端固定)。
6.检查止血效果。
7.在止血牌上(或明显的部位)注明止血部位、止血时间,悬挂于显眼处。


四、注意事项

        用止血带止血具有潜在的不良后果,如止血带部位神经和血管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,以及由肢体局部缺血导致的系统并发症,包括乳酸血症、高钾血症、心律失常、休克、肢体损伤和死亡。这些并发症与止血带的压力和阻断血流的时间有关。因此,应慎用止血带止血。

1.上止血带前,应先将伤肢抬高,促使静脉血液回流,以减少血液流失。
2.止血带不要直接结扎在皮肤上,应先用平整的衬垫垫好,再结扎止血带,以防止结扎过紧,对局部皮肤造成损伤。
3.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应在伤口的近端。上肢结扎应在上臂的上1/3处,避免结扎在中1/3以下,防止损伤桡神经;下肢结扎应在大腿中上部。对于损毁的肢体,也可以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的部位,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,特别是伤口以下的肢体可能需要截肢或保留困难的情况下更需如此,以利于重建假肢。
4.止血带松紧要适度,以伤口停止出血为度。过紧容易造成肢体损伤或缺血坏死,过松只能压迫静脉,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,反而加重出血。
5.结扎好止血带后,要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,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,应精确到分钟。
6.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般不超过2小时,而且每隔40-50分钟或发现伤员远端肢体变凉,应松解一次,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供血。松解时如有出血,可压迫伤口止血。松解约3分钟,在比原结扎部位稍低的位置重新结扎止血。
7.解除止血带,应在输液、输血与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措施后进行,如止血带以下组织已明显广泛坏死,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。
8.禁止用细铁丝、电线、绳索等当做止血带。


        爱备护践行“爱护、保护、救护有备无患”的企业法则。带着感情播种爱心,带着责任干出实效,将专业的院前救护理念与先进的产品方案带入万千家庭和企业。配备急救包、急救箱,为您的生命护航;配备急救包、急救箱,让生命多一分安全。幸运留给有备之人,爱备护“您的身边